22日晚,两组摄制组均到达郎木寺,在此休息整顿。与拉卜楞寺不同,郎木寺不仅是寺院的名称,实际上还是一个地域名称。它包括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下辖的郎木寺镇和四川省若尔盖县红星乡下辖的郎木寺村。这里群山环绕、树木葱郁,有着“小瑞士”的美誉。这还是甘、川两省交界处,一条约两米宽,名“白龙江”的小溪流就是分界线。
这里有两个“郎木寺”,溪北是甘肃的达仓郎木赛赤寺,南岸属四川若尔盖县的安多达仓郎木寺,中间还夹着回族的清真寺,两个藏传佛教的寺庙在这里隔“江”相望。
一条小溪融合了藏、回两个和平共处的民族,喇嘛寺院、清真寺各据一方,晒大佛、做礼拜,小溪两边的人们各自用不同的方式传达着对信仰的执著。
传说中的西王母,是中华民族的总先妣。造人的女娲、巫山神女、巴人的祖母巫蜒等,都是西王母部的支系,西王母部落,都以母虎为图腾,又称黑虎女神。而溪北的达仓郎木赛赤寺中的”达仓郎木”,在藏语中的原意就是“虎穴仙女”。不难推敲,这里其实就是自古以来就是川、甘、青各族民众朝拜黑虎女神的圣地。
来自美国的传教士罗伯特·埃尔克曾在郎木寺镇生活了多年,沉醉于郎木寺的罗伯特,撰写了书本《西藏的地平线》,向全世界描述了一个净土世界。从此全世界的人们都发起对郎木寺的热捧,一个小小的郎木寺镇,虽然只有几百户人家,却经常迎来络绎不绝的“国际友人”。
国际摄制组选择郎木寺镇上的一家青旅拍摄。这家青旅竟然已经开了十几年,在当地也可以算是一处很出名的风景了。这家店最早是个河南焦作的人开的,那时候来郎木寺镇的更多是外国人,很少国人知道这个地方。
2006年,一个西北女孩来玩郎木寺镇玩,认识了当时在店里上班的藏族小伙子,那是个非常善良又很好看的藏族小伙子。再后来,她俩就在机缘巧合下盘下了这家店,开始经营属于他们自己的理想国度。“很幸运,遇见了这个人”这个女孩说。她,就是这家《旅朋青年旅馆》的店长。
国内独立组在同一天前往哈达铺拍摄,但却意外地遭遇道路塌方,车辆无法前行,耽误了整整一天的拍摄计划。甘南地区植被覆盖度低、地表土壤裸露,属地质灾害多发区。山体松动、岩层破碎,地表松散物大量堆积,地势起伏大也加剧了地质灾害形成。山谷地势高差达1000—2000米,当有降雨天气时,极易发生滑坡、崩塌和坍塌。
面对计划被打乱的局面,熊导却说了一句“幸好晚了半个小时出发,不然我们就撞上石头了”。他笑着说着,并再次强调这次甘南之行最重要的是安全问题。
次日7月24日,国内独立组顺利到达哈达铺拍摄。哈达铺位于岷山脚下,这里是当年红军长征经过的重要集镇。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二、三方面军突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直插哈达铺,毛泽东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路过哈达铺,在此驻扎了7天,并召开了中央领导人紧急会议和团以上干部会议。毛泽东作了《关于形势和任务》的政治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到陕北去”,作出了把长征落脚点放在陕北的重大决策。因此,哈达铺是红军长征途中名副其实的“加油站”,也是决定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命运的重要决策地。